By Ana Chan
近日不少新聞網站都充斥著 NASA 聘請了 24 位「牧師」或「神職人員」的團隊負責研究人類對一旦尋找到外星人的反應,但這不能算是「新」聞。 NASA確實向Center of Theological Inquiry (神學調查中心) 撥款,用以評估如果找到外星人對社會的影響,但這項研究在 4 年前 (2018) 已經結束,該團隊亦從未成為NASA 的僱員。
這是源於一位參與 NASA 研究的神學家發表的聲明。 劍橋大學神學系學者 Rev. Dr. Andrew Davison 寫道:「因爲生命進化論已顯然不成立,而且同樣情況在宇宙中都可能廣汎存在,因此地球以外也非常有可能存在大量生命體...... 正因如此,NASA 與不同夥伴合作,而支持 “天體生物學對社會的影響“ 這項研究正是 NASA 的持續目標之一。」
2015 年,NASA 向神學調查中心提供了 110 萬美元的資金,中心當時發了一份新聞稿,稱這筆資金是用於「對尋找宇宙生命的社會影響進行跨學科調查」。 事實上,並非所有 24 名參與者都是神職人員,當中包括神學、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,資金持續了兩年。 雖然神學調查中心的網站再沒有任何報導,但 Davison在 2019 年又發表了一篇文章稱「誰又知道什麼時候會爆出一單重大新聞。 如果真有此日,起碼我們可以肯定它不會拖基督教學者傳統的後腿。」
NASA 發言人向美聯社稱,雖然 NASA 確實為該計劃提供了資金,但參與該計劃的研究人員從未直接受僱於 NASA,也不是 NASA 的顧問或代言人;他其後再向美聯社發出電郵重申:「參與這項研究的學者沒有被 NASA 僱用,而是通過神學調查中心獲得資金來進行這項工作而已...... 事實上,自 1998 年以來 NASA 一直有就 “地外生命對社會的潛在影響” 進行研究。」
近日不少新聞網站都充斥著 NASA 聘請了 24 位「牧師」或「神職人員」的團隊負責研究人類對一旦尋找到外星人的反應,但這不能算是「新」聞。 NASA確實向Center of Theological Inquiry (神學調查中心) 撥款,用以評估如果找到外星人對社會的影響,但這項研究在 4 年前 (2018) 已經結束,該團隊亦從未成為NASA 的僱員。
這是源於一位參與 NASA 研究的神學家發表的聲明。 劍橋大學神學系學者 Rev. Dr. Andrew Davison 寫道:「因爲生命進化論已顯然不成立,而且同樣情況在宇宙中都可能廣汎存在,因此地球以外也非常有可能存在大量生命體...... 正因如此,NASA 與不同夥伴合作,而支持 “天體生物學對社會的影響“ 這項研究正是 NASA 的持續目標之一。」
2015 年,NASA 向神學調查中心提供了 110 萬美元的資金,中心當時發了一份新聞稿,稱這筆資金是用於「對尋找宇宙生命的社會影響進行跨學科調查」。 事實上,並非所有 24 名參與者都是神職人員,當中包括神學、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,資金持續了兩年。 雖然神學調查中心的網站再沒有任何報導,但 Davison在 2019 年又發表了一篇文章稱「誰又知道什麼時候會爆出一單重大新聞。 如果真有此日,起碼我們可以肯定它不會拖基督教學者傳統的後腿。」
NASA 發言人向美聯社稱,雖然 NASA 確實為該計劃提供了資金,但參與該計劃的研究人員從未直接受僱於 NASA,也不是 NASA 的顧問或代言人;他其後再向美聯社發出電郵重申:「參與這項研究的學者沒有被 NASA 僱用,而是通過神學調查中心獲得資金來進行這項工作而已...... 事實上,自 1998 年以來 NASA 一直有就 “地外生命對社會的潛在影響” 進行研究。」
人們關心的根本不是這些研究人員有否受聘於 NASA,這位發言人可謂越描越黑。 首先,他確認了 NASA 不但有研究大衆對一旦找到外星人的反應和影響,而且更早在 24 年前便開始。 至於那位神學教授更搞笑,人家叫你幫手研究,你就自己「爆響口」,卻又不是爲了大衆利益,而是怕一旦爆出找到外星人,起碼自己的宗教學者不會被拖後腿! 這徹頭徹尾就是一單笑料!!
Reference:
https://www.divinity.cam.ac.uk/researchareas/newsandimpact/astrobiology
https://www.inverse.com/science/no-nasa-didnt-hire-a-theologian
https://web.archive.org/web/20151119171808/https://www.ctinquiry.org/news/2015/05/12/cti-receives-nasa-grant
https://apnews.com/article/fact-checking-460963967383?utm_source=Twitter&utm_medium=APFactCheck&utm_campaign=SocialFlow